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民事诉讼法诉前保全是多少条
发布时间:2023-05-28 12:52
  |  
阅读量: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关于诉前保全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第95至第104条中。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诉前保全的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一、什么是诉前保全?

诉前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为了保证民事诉讼标的物的安全或者保全,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某种措施的一种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在官司进行期间恶意破坏、转移、隐匿或毁损标的物,影响诉讼结果的公正性和有利当事人的利益。

二、诉前保全的种类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前保全主要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三种形式。

1. 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针对当事人在诉讼标的物中可能对方造成财务损害的行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查封、冻结、扣押、租赁、变卖等多种形式。

2. 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是指在追求效益的前提下,为了防止证据被毁坏、灭失、变造等情况,触发的合法手段。主要包括保全证人、保全物品、保全书证、提取银行账户资金等。

3. 行为保全

行为保全是指为防止或者制止侵害原告合法权益的行为,采取一定措施强制当事人进行或停止某些行为。主要包括中止侵权行为、停止污染、恢复原状等。

三、诉前保全的适用条件

在民事诉讼中,对于诉前保全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要件:

1. 主张权益的请求合法、具有可能性和真实性。

2. 当事人提出保全申请时,应当有紧急程度和法律利益保全的需要。

3. 当事人提出保全申请时,应当作出相应担保或者提供保全费用。

4. 当事人提出的保全申请需求明确,请求的保全措施适当,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5. 人民法院应当遵循保全活动的合适性原则,在考虑保全决定时,应当考虑到当事人自由行动以及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等因素。

四、诉前保全的程序

1. 申请阶段

当申请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在申请时,申请人应当提供与被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基本证据材料,以及保全措施的具体内容等细节资料。

2. 审查阶段

当申请人提出诉前保全申请后,人民法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是必要的,就会发出保全裁定书,要求被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措施,以达到保全的效果。

3. 实施阶段

在保全裁定书生效后,被申请人有义务予以响应并会同人民法院共同执行诉前保全决定。若被申请人不服诉前保全裁定,可以对保全裁定申请复议或者在裁定生效后提起撤销诉前保全措施的诉讼。

五、诉前保全的作用

诉前保全制度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促进民事的迅速解决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还有助于保证审判公正、加快诉讼速度、降低诉讼成本、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等。因此,在民事诉讼中,诉前保全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诉前保全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其作用不可忽视。当当事人需要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时,应当认真掌握诉前保全程序和规定,及时申请诉前保全,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促进诉讼的顺利进行。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