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就像给债务人的财产"贴封条",是法院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防止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简单说,就是法院先把债务人的房子、车子、存款等"冻住",等官司打完再处理。
有些债务人得知要被保全时,会想方设法在法院采取措施前把财产"搬走",常见手法包括:
银行账户闪电战:一听到风声,立即通过网银把存款转到亲友账户 房产过户快车道:紧急签订虚假买卖合同,当天完成房产过户手续 车辆过户障眼法:把名下车辆以"买卖"名义过户给亲戚朋友 贵重物品乾坤大挪移:把值钱物品连夜搬离原存放地点别以为这是小聪明,后果很严重!
民事处罚:法院可以罚款(个人10万元以下,单位100万元以下)、拘留(最长15天) 刑事责任: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判7年有期徒刑 债务加重:转移行为被撤销后,还要赔偿债权人因此产生的损失 信用破产: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变成"老赖"作为债权人,可以采取这些措施保护自己:
申请保全要快:发现对方有转移苗头,立即向法院申请 提供财产线索:向法院详细提供对方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信息 申请网络查控:通过法院查询对方所有银行账户,一次性冻结 保全保险护航:购买财产保全责任保险,降低保全错误的风险如果作为债务人面临保全,应该:
配合法院工作:如实申报财产状况,不隐瞒不欺骗 保留必要生活费:可以申请保留本人及家属必需的生活费用 提供担保解封:提供相应担保可以申请解除保全 协商还款计划:主动与债权人协商,争取达成还款协议2021年浙江某案件,张某在收到法院保全通知当天,将账户内80万元转至其姐夫账户。法院查实后:
判决转移行为无效 对张某罚款8万元 司法拘留10日 最终仍要偿还全部债务记住:财产保全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情况。任何试图在保全当天转移财产的行为,都是在和法律"捉迷藏",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