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的成立条件:普通人也能看懂的实用指南
打官司时,最怕对方偷偷转移财产,导致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这时候,“财产保全”就是一把“法律锁”,能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但申请保全不是想办就能办,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本文用最直白的语言,说清楚财产保全的四大关键条件。
财产保全分两种:诉前保全(起诉前紧急冻结)和诉中保全(起诉后申请)。两者的核心条件类似,但细节要求不同。
1. 必须有明确的财产线索关键点: 不能空口说“我怀疑对方有钱”,必须提供具体财产信息。
例如: 对方的银行账号、房产证地址、车辆车牌号、股权登记的公司名称等。 现实难点: 普通人很难查到对方所有财产,但至少要有初步线索(如知道对方某张银行卡尾号)。 2. 必须有“胜诉可能性”通俗理解: 你的官司本身得有理有据,不能是胡乱起诉。
法院怎么判断? 会初步审查你的证据(如借条、合同违约记录等),如果明显是恶意诉讼,不会同意保全。 注意: 胜诉可能性≠100%赢,只要你的诉求合理即可。 3. 必须有“紧迫性”为什么? 如果对方财产没转移风险,法院不会随便冻结。
典型情形: 对方正在卖房、转账; 对方欠债多,可能资不抵债; 对方是皮包公司,随时可能跑路。 证据举例: 微信聊天记录提到“我要把房子过户给亲戚”,或银行流水显示大额异常转账。 4. 必须提供担保为什么? 防止你滥用保全,给对方造成损失。
担保方式: 现金担保: 按保全金额的30%左右交保证金(各地比例不同); 财产担保: 用自己房产、车辆等抵押; 保险公司保函: 花几千元买一份“诉讼保全保险”(最常用)。 例外: 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等民生案件,可能无需担保。通俗建议: 如果发现对方正在转移财产,优先考虑诉前保全;如果官司已开打,再补申请诉中保全。
线索不具体
❌ 错误:“我听说他在北京有套房。” ✅ 正确:“他名下房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XX路X号,房产证号XXXX。”拖延错过时机
对方一旦转移财产,再申请保全就晚了,发现风险要立刻行动。担保没准备好
提前联系保险公司或准备现金,避免因担保问题耽误时间。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的“先手棋”,用对了能保住你的血汗钱,但一定要符合条件、操作规范。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程序错误导致保全失败。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