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财产保全?费用怎么算?一文讲清操作要点
在打官司时,担心对方转移财产?财产保全就是你的“法律保险箱”。但很多人对保全费用怎么交、怎么算一头雾水。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实操细节,看完就能用。
财产保全分两种:
诉前保全:起诉前紧急申请(必须30天内起诉,否则解除); 诉中保全:起诉后判决前申请(常用)。适用场景:
对方有房、车、存款等财产; 你有证据证明对方可能转移财产(如突然低价卖房); 经济纠纷、离婚分财产、欠债不还等案件。费用包括两部分:法院收取的申请费 + 担保成本。
1. 法院申请费(必须交)按保全金额比例收取,封顶5000元:
不超过1000元:免交; 1000元-10万元部分:按1%交(例如保全5万,交50元); 超过10万元部分:按0.5%交(例如保全20万,交10万×1%+10万×0.5%=1500元)。注意:这笔钱由申请人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2. 担保成本(关键!)法院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防止保全错误赔偿对方),常见方式:
现金担保:直接冻结本人账户存款(比如保全10万,自己账户冻10万); 财产担保:用房产、车辆等抵押(需评估); 保险公司保函(最常用):向保险公司交保费买保函(费率约0.1%-1%)。举例:保全100万,买保函费率0.3%,保费约3000元(比押现金灵活)。
准备材料
申请书(写明保全理由、金额、财产线索); 担保材料(保函或抵押证明); 证据(合同、欠条、对方房产信息等)。向法院提交申请
诉前保全去财产所在地法院,诉中保全找审理案件的法院。法院审查
情况紧急的48小时内裁定;一般案件5天内决定。执行保全
法院查封对方账户、房产等,你会收到《保全裁定书》。总结:财产保全=“法律冻结术”,费用=申请费+担保费,核心是快、准、稳。操作前务必核对财产线索,避免白花钱!
(本文为原创实务指南,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