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企鹅老干妈财产保全案例
发布时间:2025-08-25 19:22
  |  
阅读量:

"企鹅大战老干妈":一场价值千万的"乌龙"财产保全

2020年夏天,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突然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巨头腾讯与国民辣酱品牌老干妈之间的"千万财产保全案"。这场纠纷不仅因为涉及两家知名企业而引人注目,更因其戏剧性的反转过程成为法律界的经典案例。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还原这场"乌龙"事件的全貌。

事件始末:从起诉到反转

2020年6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由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发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腾讯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申请冻结老干妈公司名下价值1624万元的财产。腾讯方面称,老干妈在2019年与其签订了一份《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腾讯在旗下游戏《QQ飞车》中为老干妈进行了广告推广,但老干妈未按合同支付广告费用。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一个是互联网巨头,一个是国民辣酱品牌,两家看似毫无交集的行业巨头为何会产生千万级别的纠纷?更令人意外的是,老干妈次日迅速回应,称从未与腾讯有过任何商业合作,并已向警方报案。

7月1日,贵阳警方通报揭开了谜底:三名犯罪嫌疑人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签订合作协议,目的是获取腾讯在推广活动中赠送的游戏礼包码,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利。至此,这场千万级别的商业纠纷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诈骗案。

法律焦点:财产保全的利与弊

在这场"乌龙"事件中,最核心的法律程序是腾讯申请的"财产保全"。那么,什么是财产保全?为何它能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财产保全,简单说就是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判决前对对方财产采取的限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导致将来判决难以执行。就像你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可以先申请法院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一样。

在本案中,腾讯的做法从法律程序上看并无不当:

提供了担保(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函) 符合"情况紧急"的条件(担心老干妈转移财产) 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

但问题在于,腾讯的保全申请是基于一份伪造的合同,这就导致了后续的尴尬局面。财产保全虽是企业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但一旦申请错误,可能面临两种后果:

赔偿损失:被保全方因财产被冻结造成的损失,申请人需赔偿 信用影响:频繁错误保全可能影响企业在司法系统的信用评级

案件启示:企业如何防范类似风险

"企鹅老干妈案"虽以戏剧性反转收场,但给企业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启示:

1. 合同审核要"多长个心眼"

大额合作必须实地考察对方公司 重要签约应要求对方提供最新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 印章真实性可通过多种渠道交叉验证

2. 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

保全前必须确保基础债权真实有效 评估错误保全可能带来的赔偿责任 考虑先通过律师函等温和方式催收

3. 建立反诈骗机制

大额交易设置多层级审批 定期核查公司对外合同履行情况 对异常合作保持警惕(如本案中游戏公司与食品公司的跨界合作)

案件后续:从司法到公关的全方位影响

随着真相大白,这场纠纷迅速进入善后阶段:

腾讯在官方微博自嘲"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并制作视频承认"被骗",以轻松方式化解尴尬 老干妈表示"对事件不知情,不予置评",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作风 法院依法解除对老干妈财产的冻结 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

从法律角度看,本案最值得关注的是财产保全制度的完善。虽然腾讯的申请符合程序正义,但如何在保全效率与防止权利滥用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一些法律界人士建议,对于超千万级别的大额保全,法院可考虑引入更严格的实质审查机制。

结语:商业世界的风险课

"企鹅老干妈案"表面看是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深层却折射出商业社会的复杂性与法律风险。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

即便如腾讯这样的巨头也会落入合同诈骗陷阱 法律程序正确不代表实质正义 企业风控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普通企业而言,此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在商业合作中,无论对方名气多大、合作诱惑多强,保持必要的审慎态度和风险意识永远不为过。毕竟,连企鹅都会"踩坑",何况其他企业呢?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