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防止权利受到侵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保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能够享有法律所赋予的权益,同时保证诉讼结果的有效执行。
保全原则是指在实施保全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这些原则旨在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保证诉讼公正、合理、高效进行。
第一、法定性原则。保全措施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不能随意扩大或限制保全的范围。保全手段、时间、地点等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导致保全措施失效。
第二、即时性原则。保全措施的实施应及时,以尽快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诉讼中涉及财产损失、证据清楚、情况紧急等情形,需要当事人及时申请保全,以避免因时间推移而无法恢复原状。
第三、衡平性原则。保全措施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也不能因此给被保全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损失。对于保全措施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应当进行相应衡量和评估。
第四、效益性原则。保全措施应确保诉讼的结果能够执行,避免出现虚设的保全行为。保全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及其实际可行性是衡量保全措施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
第五、公正性原则。保全措施应当在公正、客观、中立的原则下进行。保全程序应当公开透明,防止滥用职权或虚假申请,保证当事人的坦诚信访和申辩权。
第六、综合平衡原则。保全措施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还应兼顾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的维护。
诉讼中保全的原则旨在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维护诉讼公正和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切实尊重和遵循这些原则,确保保全措施的合法性和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