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商业活动中,经常出现法院下达了保全冻结令,企业需要解除该保全措施才能继续营业。然而,企业解除保全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这是为什么呢?又需要交多少保证金呢?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什么是保全?保全是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的一种预防性措施,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全措施一般是在诉讼过程中采取的,是在判决作出前为了防止当事人将可能受到执行的财产或其他有价物转移或毁损,致使执行难度加大或者无法执行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那么,解除保全需要缴纳保证金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出于对保全申请方的保护。首先,保全措施是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采取的措施,保全申请方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其次,若保全被解除后,发现解冻的财产确实是当事人的,则保全申请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因此,为了确保保全申请方的合法性和可信性,法院会要求解除保全的当事人缴纳保证金,以作为赔偿的准备金,以弥补保全申请方可能因此受到的损失。
那么,具体需要交多少保证金呢?这里没有固定额度,一般是依据被冻结财产的额度来计算的。不过,根据我国《保全法》规定,保全申请方提出保全申请时需要缴纳的保证金应不低于被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的20%。因此,解除保全的保证金数额也可能根据此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保证金缴纳方式也比较灵活,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交纳现金或者存款,法院会签发收据;另一种方式是提供保函,由银行对被保全财产给予保证担保。具体缴纳方式需要根据当地法院的规定来决定。
总体而言,企业在解除保全冻结时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是为了保护保全申请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具体保证金数额需要根据被冻结财产的价值来计算,缴纳方式根据当地法院的规定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