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官司的结果终于出现,最后的判决已经落下,胜者可以庆祝,败者也许会掉眼泪。但是,这个结果是否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整个官司呢?如果胜利方没有立即申请执行,以及败诉方不愿去申诉,又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判决只是整个官司的一个环节,最终目的是执行判决。在判决之后,如果胜方准备执行判决,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将会通过执行部门进行执行。而执行的方式除了钱款赔偿以外还可能包括返还财物、履行建议等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催告、查封、拍卖等强制措施,确保执行判决。
然而,如果胜方并不准备立即申请执行,而失败方也并不愿意去申诉,那么判决的结果就会出现“滞留”的状况,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表面的和解,胜利一方或者比较“乐观”的被告认为对方不会急着要赔付或是归还财物,于是官司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官司并没有真正地结束,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不确定的阶段。如果将来失败方想要申诉并反诉,再次开展一场官司,那么这个结果不仅是虚有其表,而且也将给双方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胜方不愿意申请执行,也可能与自身愿望相违背。因为,一个判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执行,那么延误的时间越久,执行难度就越大,越难以强行执行。更重要的是,被执行人可能会有变卦的想法,也就是在胜利者放松警惕的情况下,被执行方可能会偷懒躲避,甚至是转移财产以规避执行,这使得越来越加难以进行判决的强制执行。
因此,尽管胜方获得了官司的胜利,但如果他们不愿意直接进行行动,那么他们最好可以及时内部评估自己。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后再去强制执行判决,这将会是一场长久的官司,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丧失。如果情况允许,赢家应该马上申请执行判决,或与败诉方协商解决,以免拖延时间。
总之,整个官司的目标不在于胜利,而是在于执行。在胜利方得到正式判决后,请使用迅速执行的方法,尽早化解纠纷。如果不及时申请执行,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