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起诉后的财产保全
发布时间:2023-05-15 15:20
  |  
阅读量:

起诉后的财产保全

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对方也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阻碍执行,因此起诉后的财产保全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起诉后的财产保全的相关知识。

一、财产保全的定义

财产保全是指为了保障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人利益,保全被诉财产的一种法律措施,其目的是预防当事人在诉讼中执行裁判替换、隐匿、转移或毁损涉讼财产等行为。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

1.查封或冻结财产

查封或冻结财产是指对被执行人的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财产进行保全措施,禁止被执行人对这些财产进行处置。在起诉后的财产保全中,查封或冻结财产是最常用的一种措施。

2.扣押财产

扣押财产是指在执行前将被执行人的该项财产移交给法院将该财产的管理权交由法院代为保管。

3.委托管理财产

一些财产保全施行地区,被执行人的财产委托管理比起查封或冻结更常见。当被执行人财产协助维护、管理起来更经济时,这种措施可能更为合适。法院可以委托第三方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管理。

三、财产保全的申请与审查

在起诉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在申请时,当事人必须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有可能发生财产损失或被诉财产被转移、隐匿等行为。如果法院经过审查认为有必要,则会裁定进行财产保全。

四、财产保全的效力与期限

财产保全裁定书一经发出,被执行人就不能再行驶被保全财产的管理权。财产保全的期限一般在六个月至一年之间。

五、财产保全的撤销

如果财产保全的原因不存在或者财产保全的期限已经到期,法院可以撤销财产保全。同时,当被执行人提供担保或达成和解等情况下,法院也可以撤销财产保全。

总之,起诉后的财产保全是保护当事人利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措施,但应当注意,财产保全措施是法律手段,必须慎重使用。在起诉后,当事人应妥善处理与保全措施有关的问题,避免因失误而影响到诉讼结果。


相关tags: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