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时申请财产保全,公司会怎么样?
生活中,如果员工和公司闹到劳动仲裁或打官司,员工担心公司转移财产、拿不到赔偿,可能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就是提前冻结公司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这种情况对公司的影响可不小,咱们用大白话聊聊会怎么样。
发工资、付货款都卡壳 公司账户一旦被冻结,钱只进不出。工资发不了、供应商货款付不出,甚至水电费都可能断缴。小公司现金流一断,可能直接停摆。
合作方信任崩塌 客户发现公司账户被冻结,可能怀疑经营出问题,取消订单;供应商也可能要求现款交易,不再给账期,生意更难做。
贷款、投标受牵连 公司有司法纠纷记录,银行可能抽贷或拒贷;参与项目投标时,也可能因“涉诉”被刷掉。
反担保:用钱或物换解冻 如果觉得员工申请保全不合理,公司可以找担保公司或自己押一笔钱给法院,申请解冻。但这笔钱通常要和索赔金额差不多(比如员工索赔10万,公司也得押10万左右),对小企业压力很大。
加快处理纠纷 拖着不解决,冻结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更久。聪明的老板会尽快和员工协商,哪怕分期支付赔偿,也比账户一直不能用强。
警惕恶意保全 极少数员工会夸大索赔金额,申请超额保全(比如实际欠薪5万却冻结100万账户)。公司要收集证据,向法院提出异议。
员工角度
申请保全要慎重,需提供担保(比如找亲友房产抵押),败诉了可能赔公司损失。 确保证据充分(劳动合同、欠薪记录等),别因证据不足反被倒打一耙。老板角度
平时规范用工,签合同、缴社保,减少纠纷。 账户被冻后,优先保工资和必要支出,避免员工集体维权。总结: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员工用好了能保障权益,滥用可能两败俱伤;对公司来说,一旦中招可能伤筋动骨。关键还是那句话——合法经营,少欠债,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