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公司动态
律师财产保全骗局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04 03:41
  |  
阅读量:

律师财产保全骗局揭秘:如何避免被坑?

在涉及债务纠纷、合同违约或离婚财产分割等法律问题时,财产保全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手段,目的是防止对方转移财产,确保将来判决能够顺利执行。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或不良律师利用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的不了解,设下财产保全骗局,导致受害者不仅损失钱财,还可能耽误案件进展。本文将揭露几种常见的律师财产保全骗局,并提供防范建议。

一、常见的财产保全骗局

1. 虚假保全申请,骗取高额费用

一些不良律师或法律中介会谎称必须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否则对方会转移资产,诱导当事人支付高额保全费。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未真正向法院提交申请,或者申请的保全金额远低于实际支付的费用,从中牟利。

骗局特点:

律师要求一次性支付大额保全费,声称“越快越好”。 不提供法院受理回执或保全裁定书。 拖延时间,以“法院流程慢”为由搪塞当事人。

2. 夸大保全难度,收取额外“疏通费”

某些律师会故意夸大财产保全的难度,声称需要“打点法官”或“特殊渠道”才能成功,以此向当事人索要额外费用。实际上,财产保全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法院都会依法办理,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关系费”。

骗局特点:

暗示“不花钱办不成事”,要求支付“活动经费”。 以“法院内部有人”为由,收取高额“加急费”。 最终保全未成功,却拒绝退款。

3. 伪造保全文件,骗取信任

极少数不法分子会伪造法院的《财产保全裁定书》或《查封通知书》,让当事人误以为保全已经成功,从而继续支付后续律师费或执行费。实际上,这些文件可能是假的,法院根本没有受理保全申请。

骗局特点:

提供的文件格式不规范,缺少法院公章或案号。 无法在法院官网或12368司法服务热线查询到案件信息。 律师拒绝陪同当事人去法院核实。

4. 恶意保全,敲诈勒索

个别律师或债权人会滥用财产保全制度,故意对无关第三方(如债务人的亲属、朋友)的财产申请保全,逼迫对方支付“解封费”。这种行为属于恶意诉讼,可能构成敲诈勒索。

骗局特点:

保全对象与案件无关(如保全债务人的父母、配偶的个人财产)。 威胁“不解封就拍卖财产”,要求支付高额“和解金”。 保全金额远超债务本身。

二、如何防范财产保全骗局?

1. 核实律师资质

通过当地司法局或律师协会官网查询律师执业信息。 避免委托“法律咨询公司”或“黑中介”,正规保全必须由执业律师办理。

2. 要求查看法院文件

财产保全申请提交后,法院会出具《受理通知书》和《保全裁定书》。 可通过法院官网、12368热线或现场查询案件进展。

3. 警惕“额外费用”

保全费一般包括法院收取的申请费(按保全金额比例计算)和律师服务费,不应有“疏通费”“加急费”等不明支出。 要求律师提供费用明细,并索要正规发票。

4. 避免轻信“关系运作”

法院依法办理保全,不需要“找关系”。 如律师暗示“花钱才能办成”,很可能有诈。

5. 发现被骗及时维权

如遭遇骗局,可向律师协会、司法局或公安机关举报。 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必要时起诉追偿。

三、正规财产保全的流程

提交申请:律师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供担保(如保险公司保函、现金或房产抵押)。 法院审查:法院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符合条件的会立即执行查封、冻结。 执行保全:法院向银行、房管局等单位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对方财产。 后续处理:如果案件胜诉,保全的财产可用于执行;如果败诉,可能需赔偿对方损失。

总结

财产保全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但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来行骗。当事人应选择正规律师,核实法院文件,避免支付不明费用。如发现异常,务必及时维权,以免财产和案件双重受损。

记住: 真正的法律保护不需要“暗箱操作”,一切流程都应在阳光下进行!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