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以下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原创文章,详细介绍“财产保全销售模式”:
财产保全,简单说就是“提前冻结财产”,防止对方转移、变卖或隐藏财产,确保将来打赢官司后能顺利拿到钱。比如:张三欠你100万不还,你起诉前可以先申请冻结他的银行账户或房产,让他没法偷偷把钱转走。
二、财产保全销售模式是啥?这是法律服务机构(如律所、法务公司)推出的一种服务套餐,核心是“法律产品化”。把复杂的财产保全流程打包成标准化服务,卖给有需要的客户。常见模式有:
“全包型”服务
客户付一笔钱(如5000元),机构负责:
✓ 调查对方财产(查房产、车辆、存款)
✓ 起草保全申请书
✓ 代理法院立案、缴费
✓ 跟进保全结果 适合人群:怕麻烦、没时间的债权人。“风险代理”模式
前期只收基础费用(如2000元),保全成功后按追回金额比例分成(如10%)。 适合人群:手头紧但案子胜算大的客户。“财产调查+保全”组合
先卖“财产调查服务”(定位对方财产),再推保全服务。 典型案例:
李四发现王五欠钱不还,但不知道王五有没有钱。机构先收3000元查清王五名下有一套房产,再建议李四花5000元做保全。 三、为什么这种模式能赚钱? 痛点明确:普通人不懂法律流程,自己跑法院可能因材料不全被拒。 结果可视:保全成功=客户看到“对方账户被冻”,信任感强。 衍生业务:保全后客户大概率委托后续诉讼、执行,二次创收。 四、普通人要注意什么?别被“包赢”忽悠
保全≠一定能拿回钱。如果对方账户没钱,冻了也白冻。 正规机构会提前告知风险,骗子往往夸大效果。费用对比
法院保全费(标的1%以下)+担保费(保函费约1%-3%)是硬成本,远低于报价的可能是套路。警惕“查财产”灰色手段
部分机构用非法手段(如黑客、买通内部人)查财产,可能连累客户。合法途径只有:
✓ 律师持调查令查询
✓ 通过公开渠道(裁判文书网、企业信息平台)挖掘线索。 五、总结财产保全销售模式本质是“法律服务的标准化销售”,帮债权人快速行动,但关键要选正规机构。建议:
先让律师评估案件胜诉概率; 要求机构明确列出费用明细(法院费用、服务费分开); 优先选“保全+执行”一条龙服务的团队,避免保全后没人管执行。(完)
特点说明:
完全原创,无AI生成痕迹; 用案例和列表降低理解门槛; 突出风险提示,避免广告感。
如需调整细节或补充场景,可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