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官司时,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很多当事人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保全需要提供担保,这时候有人问:有没有专门的“保全险”能代替担保?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明白。
法院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主要是为了防止“保全错误”。比如:你申请冻结对方100万的存款,但最后官司打输了,对方因保全遭受损失(如资金被冻导致生意亏损),这时候你的担保就要用来赔偿对方。
传统的担保方式有:
现金担保(直接交钱给法院); 房产/车辆抵押(用实物资产担保); 银行保函(找银行开担保函,但费用高、门槛高)。但对普通人来说,这些方式要么成本高,要么手续麻烦,于是“保全保险”应运而生。
严格来说,法律上没有“保全险”这个官方名词,它其实是保险公司推出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
运作原理:
你向保险公司买这份保险,保费通常为担保金额的0.3%1%(比如保100万,保费约30001万元); 保险公司向法院出具《保函》,承诺“如果保全错误导致对方损失,保险公司替你赔”; 法院认可这份保函后,你就不用再交现金或抵押房产了。关键点:
不是所有法院都接受保险保函,但大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已普遍认可; 保险≠不用担责:如果保全错误,保险公司赔钱后,可能向你追偿(具体看合同条款); 保费不退:无论官司输赢,保费都不退还,属于一次性成本。✅ 优点:
成本低:比押现金或抵押房产灵活,尤其适合资金紧张的当事人; 速度快:保险公司出保函通常1~3天,比银行保函效率高; 覆盖广:可保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多种财产类型。❌ 缺点:
保费门槛:如果保全金额很大(比如上千万),保费可能比现金担保利息高; 隐性风险:部分保险公司条款中会设定免责情形,需仔细阅读合同。打官司本就是劳心劳力的事,财产保全更是关键一步。如果你手头紧,保全险确实是个好帮手,但一定要选对产品、用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