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被告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防止被告转移、隐匿或变卖财产,确保将来判决能够顺利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
通俗地说,财产保全就像给债务人的财产"贴封条",在官司打完前,这些财产不能随意动。比如张三欠李四100万不还,李四起诉前可以申请法院冻结张三的银行账户或查封他的房产,防止张三把钱转走或把房子卖掉。
重要提示:在法院已经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任何擅自转移、隐匿、变卖被保全财产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
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规避执行",具体表现为:
将被冻结的银行存款通过其他方式转出 将已被查封的房产或车辆过户给他人 变卖已被扣押的货物或设备 通过虚假交易转移公司股权 利用亲属或关联公司转移资产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常见情形包括:
转移财产价值达10万元以上 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 有其他严重情节如果发现对方在财产保全后转移财产,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证据
银行流水、转账记录 房产、车辆过户证明 工商变更登记信息 交易合同、付款凭证 证人证言、录音录像向法院报告
书面提交《财产转移情况报告》 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法律手段
申请追加保全标的物 提起撤销权诉讼(针对低价转让) 追究对方妨害民事诉讼的责任 刑事报案(涉嫌犯罪时)如果你是财产被保全的一方,合法应对策略包括:
提供反担保
可以用其他财产作为担保,申请解除保全 找担保公司出具保函异议程序
对保全裁定提出复议 证明保全错误或超额保全和解协商
与对方达成还款协议 申请分期履行合法处置
确需处置被保全财产的,必须经法院同意 处置所得款项应交由法院保管保全前:做好财产调查,确保申请保全的财产确实属于对方所有且价值相当
保全后:定期核查被保全财产状态,防止对方"钻空子"
被保全后:切勿自作聪明转移财产,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专业协助:此类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记住:法律上的"小聪明"往往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合法维权才是正道。财产保全制度本意是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滥用或规避都会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