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财产保全的前提条件,一文讲透(通俗版)
财产保全就像“法律上的紧急冻结”,目的是防止对方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但法院不会随便给你“冻账户”“封房子”,必须满足以下前提:
通俗理解:你得先有个正当的官司,才能申请保全。
比如:别人欠你100万不还,你准备起诉或已经起诉;离婚时担心对方偷偷卖房,你要分割财产。 不能乱用:单纯看对方不顺眼,想用保全恶心人?法院会直接驳回。通俗理解:你得让法院相信,不冻结财产,你的钱可能就要不回来了。
常见证据: 对方正在低价甩卖房产、转移存款(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 对方是“老赖”,有欠债不还的黑历史(裁判文书网上可查); 对方公司经营恶化,可能要破产(新闻报道、拖欠工资等)。通俗理解:法院怕你“乱冻结”,要求你交押金或找保险公司兜底。
担保方式: 现金担保:按保全金额的30%左右交押金(比如保全100万,交30万); 保函担保:找保险公司开保函,费用低(通常千分之三左右),更常用; 实物担保:用房子、车子等抵押(手续复杂,一般不推荐)。例外: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等民生案件,可能不用担保。
关键时间点:
起诉前保全:还没打官司,但情况紧急(比如对方正在卖房),必须48小时内裁定; 诉讼中保全:官司打了一半,发现对方想赖账; 判决后保全:官司赢了,但对方拖延执行,可申请保全(较少用)。注意:执行阶段不用再申请保全,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即可。
法院不帮你查财产!你必须自己提供线索:
银行账户:开户行、账号(哪怕只有部分信息); 房产:产权证号、地址; 车辆:车牌号、登记信息; 微信/支付宝:实名认证的绑定信息。提示:律师可凭调查令查更多财产,但前期至少要有初步证据。
总结:财产保全是“快准狠”的法律手段,但要用对时机、备齐证据、合法担保。建议咨询律师制定方案,避免操作失误反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