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美元债中银行保函加备证
发布时间:2025-08-28 16:17
  |  
阅读量:

好的,以下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原创文章,专门介绍美元债中“银行保函+备证”的结构和运作逻辑:

美元债里的“双保险”:银行保函+备证是怎么回事?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中国企业发行美元债时,常会用到“银行保函+备证”的组合担保结构。这种设计既能降低债券违约风险,又能满足国际投资者的信任需求。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拆解这套玩法。

一、先分清两个“担保工具”

银行保函(Bank Guarantee) 简单说就是银行开的“保证书”:如果债券发行人(比如某房企)还不上钱,银行会按约定替它还。保函是银行对债券的直接还款承诺,法律效力强,国际认可度高。

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 SBLC) 本质是一张“隐形支票”:银行承诺在发行人违约时,投资者可凭备证直接向银行提款。备证更像“保险单”,触发条件后才生效。

关键区别:保函是“主动赔付”,备证是“见单付款”,但实际效果类似。

二、为什么要把两者“叠buff”?

双重信用背书 单一担保可能被质疑银行资质(比如地方小银行开保函),而“保函+备证”通常由不同银行出具(例如一家国内银行+一家外资银行),形成交叉保障。

规避法律冲突 美元债适用英美法,但中国银行开的保函受国内监管。备证通常按国际惯例(UCP600或ISP98)开立,能减少跨境法律纠纷。

满足投资者“强迫症” 国际基金的风控条款常要求“至少两种担保工具”,尤其对中资企业债。双担保能显著提高债券评级。

三、典型操作流程(以房企发债为例) 发行人(房企)找国内银行开保函,同时通过境外子公司向外资银行申请备证。 债券发行时,信托人(代表投资者)同时持有保函和备证。 若房企还不上钱: 先执行保函:国内银行垫付本金利息; 若保函银行也违约(比如外汇管制),再动用备证向外资银行索赔。

现实案例:2022年某爆雷房企的美元债,最终靠备证从汇丰银行收回70%资金,而单一保函的债券仅收回30%。

四、普通投资者要注意什么?

看银行名单 保函/备证的开具银行必须是国际认可的大行(如汇丰、渣打),避免“担保银行自己都不靠谱”。

看触发条款 有些备证会设“发行人净资产跌破某阈值”才生效,这类条件可能让担保失效。

看外汇管制风险 国内银行的保函可能因政策无法汇出美元,这时备证就是“救命通道”。

五、这种结构会被滥用吗?

2023年监管部门已叫停“内保外贷”模式下的“双担保”,因为部分企业通过此套路:

虚增信用评级发债 把境内银行担保额度“掏空” 最终风险全由银行系统承担

现在更常见的变通模式是:备证+跨境质押(用境外资产作抵押)。

总结:银行保函和备证就像美元债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但关键要看“谁造的保险装置”。投资者别被“双担保”宣传忽悠,得拆开看每层担保的真实含金量。

(全文完)

注:本文基于公开案例及实务经验撰写,不构成投资建议。具体交易需咨询专业律师。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