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合作中,银行保函是个常见的担保工具,但很多人搞不清楚它到底该由哪一方来开。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银行保函简单说就是银行出具的"保证书",承诺如果某方不履行合同义务,银行会按约定赔钱给另一方。它像一份"金融保险单",降低了交易风险。
关键答案:银行保函通常由乙方(承包方/供货方)申请开具,但最终是银行开的。
具体来说:
申请人是乙方:在工程承包、货物买卖等场景中,通常由乙方(比如建筑公司、供应商)向银行申请开立保函。 银行是开立方:虽然乙方提出申请,但实际出具保函的是银行,银行会评估乙方的信用状况后决定是否开立。 受益人是甲方:保函最终保障的是甲方(业主/买方)的利益,如果乙方违约,甲方可以凭保函向银行索赔。这主要由商业惯例和风险分配决定:
履约担保性质:保函主要是担保乙方会按约履行,自然由被担保方(乙方)负责办理 信用评估需要:银行需要审核乙方的还款能力,乙方更了解自身财务状况 成本承担:开保函有手续费和保证金要求,通常计入乙方成本少数情况下甲方也可能需要开保函,比如:
在预付款比例很高时,甲方开"预付款归还保函" 某些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互开保函 特殊行业可能有不同惯例总结来说,银行保函通常由乙方申请、银行开具、甲方受益,这种"三角关系"既保障了甲方权益,又通过银行信用降低了乙方的担保成本,是商业活动中很实用的金融工具。具体操作时,建议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保函类型、金额、开立时间等细节,避免后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