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法院保全财产后转移财产
发布时间:2025-08-25 06:45
  |  
阅读量:

法院保全财产后转移财产?这些"小聪明"可能让你吃大亏

前言 最近接到几个咨询,都是关于财产保全后偷偷转移财产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法院保全的财产只是"走个过场",私下转移别人发现不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轻则面临罚款拘留,重则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今天就用大白话来聊聊这个"高危操作"。

一、什么叫财产保全? 简单说就是"法院帮你先扣住对方的财产"。比如你借钱给别人要不回来,起诉时可以申请法院冻结对方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法院会在保全裁定书上明确写"禁止转让、抵押、变卖"。

二、常见作死操作

银行账户玩"蚂蚁搬家" 以为每天转出小额资金就不会被发现。实际上法院系统能查到所有流水,连微信支付宝的转账记录都能调取。某案例中当事人分20次转出8万元,结果被查到全部转账记录。

房产过户给亲戚 有人以为把房子过户给父母配偶就安全了。但法院会调查过户时间,如果是在保全之后过户,可以直接撤销交易。浙江有个案件,被告把房子"卖"给亲哥,最后房子被强制收回还要补缴罚款。

车辆玩"人间蒸发" 把被查封的车藏到乡下或换个车牌。现在法院有"电子封条",车辆一旦上路就会被识别,去年郑州有个车主因此被司法拘留15天。

三、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

经济处罚:转移10万财产可能被罚5-10万 人身强制:15天以下司法拘留是常态 刑事责任:涉案金额大可能构成拒执罪(最高判7年) 信用破产:老赖名单、限制高消费、子女上学受影响

四、正确应对方式 如果确实对保全有异议,法律给你3条正规途径:

提供反担保(比如用其他财产置换) 提出执行异议之诉 与申请人达成和解

结语 2023年最高院刚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个当事人转移已保全的机器设备,最后不仅设备被追回,还因拒执罪判了1年半。记住:法院的查封冻结不是摆设,与其想歪招,不如积极应诉解决问题。

(注:本文案例均来源于公开裁判文书,细节已作脱敏处理)

——本文由执业律师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