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财产转移”的诉讼保全指南》
一、什么叫“诉前财产转移”? 通俗讲就是被告在吃官司前,把房子车子存款偷偷转到别人名下。就像打牌时发现要输钱,提前把筹码藏到裤兜里。我曾经办过一起案子,老赖在起诉状送达前3天,把200万存款转给了自己亲家,等法院判决后才发现账户早已清零。
二、法院认定的4种典型转移行为
离婚式转移:老公把房产“1元卖”给老婆(2023年杭州中院案例) 亲友代持:突然冒出的“债主”先把财产划走 虚假交易:签假买卖合同办理过户 跨省操作:比如上海被告把房过户到新疆亲戚名下三、3招破解财产转移困局
黄金48小时行动 起诉同时立即提交保全申请,别等立案通知书。去年有个客户周五立案,周一才申请保全,结果对方周六就完成转账。记住:法院网上立案系统现在支持电子保函,30分钟就能出保函。
财产线索要具体 错误示范:“被告有辆宝马” 正确写法:“沪A·12345黑色宝马530,停放于浦东XX小区地下B2-28车位”(附停车场监控截图)。我最多曾用美团外卖地址,定位到被告新买的别墅。
活用“行为保全” 除了冻结账户,还能申请:
禁止转让商品房(住建局备案) 封存财务账册(尤其对付公司股东) 冻结股权变更(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四、特别提醒
微信聊天记录能当证据:比如对方说“钱先放我妈那”的记录 保险费可退:财产保全的保险费,胜诉后能找被告承担 错误保全要赔:冻结超标的财产可能反赔对方损失建议在起诉前先做三件事:查银行流水(通过律师调查令)、查不动产登记、查车辆违章记录。这些信息都可能暴露财产去向。诉讼保全是场时间战,动作快一秒,可能多挽回百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