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要交“保费”吗?一文给你讲明白
生活中遇到欠钱不还、合同纠纷等官司时,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很多人会选择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听说办保全还要交“保费”,这钱到底该不该花?今天就用大实话给你解释清楚。
严格来说,财产保全需要缴纳的是“担保费”,而不是“保费”。因为法院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防止你保全错了给对方造成损失。常见的担保方式有3种:
现金担保:直接往法院账户打一笔钱(比如保全100万,可能要求押30%~100%不等,各地法院标准不同)。 财产担保:用房子、车子等资产作为抵押(需提交权属证明并办理手续)。 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函:最常见!花几千元找保险公司出一份《保函》,由保险公司替你担责,法院一样认可。关键点:除非你自己用现金或房产担保,否则找第三方机构出保函,就一定会产生费用,这笔钱类似“服务费”。
举个栗子:你和小王打官司,申请冻结小王银行账户100万,结果后来你败诉了,发现小王根本没欠你钱。这100万被冻结期间,小王生意周转不了,损失了10万利息。这时候,法院就会用你提供的担保来赔给小王的损失。
简单说:担保就是给法院和对方的一颗“定心丸”,证明你“敢保全就敢负责”。
省钱技巧:如果案件证据充分、胜诉把握大,可以优先选现金担保(钱后续能退回);如果手头紧,保险保函更划算。
极少!但符合这些条件可能减免: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等民生案件; 你本身是银行、政府等公信机构; 法院认为“情况紧急且确有必要”(概率很低)。法院会直接驳回你的保全申请!对方可能趁机转移财产,最后哪怕你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
财产保全的“保费”本质是担保成本,相当于花钱买份保险,锁定对方的财产。该不该花?一看案件胜诉概率,二看对方是否有转移财产的风险。如果金额大、对方耍赖嫌疑高,这笔钱绝对值得掏!
提醒:各地法院要求可能不同,建议提前咨询律师或当地立案庭,少走弯路。
(本文原创,禁止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