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如何“冻住”你的应收账款?——手把手教你护住钱袋子
作者:法律实务观察员
打个比方:张三欠你100万,你起诉了他,但你知道他正准备偷偷转移财产。这时候,你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就像给张三的银行账户、房产或应收账款贴个“司法封条”,让他没法动这些财产,确保你打赢官司后能拿回钱。
应收账款保全属于其中一类,专门针对别人欠债务人的钱(比如甲公司欠张三的货款,你作为债权人可以申请冻结这笔“应收款”)。
应收账款本质是债务人的“未来进账”,属于财产的一种。比如:
乙公司拖欠你客户(债务人)50万货款未付; 你起诉客户前,发现这笔钱马上要支付了; 立刻申请保全,法院会通知乙公司:“这50万先别付,等官司打完再说!”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财产保全可针对“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包括应收账款。
证据要扎实
证明对方欠你钱:合同、对账单、欠条; 证明债务人有应收账款:比如债务人和第三方的合同、付款通知、聊天记录。
(举例:你发现债务人朋友圈晒过“某公司月底结清100万”,截图!)写保全申请书
明确请求:“冻结债务人A在B公司处的应收账款80万元”; 附上担保(通常用保函或现金,相当于向法院交“保证金”)。法院裁定
法院48小时内决定是否同意; 同意后,向第三方(如乙公司)发《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暂停支付。结果
官司赢了:直接从冻结的应收账款中扣钱给你; 官司输了:解冻,担保金退回,但你要赔债务人因保全造成的损失(所以别乱申请!)。快!准!狠!
应收账款流动性强,一旦被债务人收回就晚了,必须抢在付款前行动。第三方可能“装傻”
有些公司收到法院通知仍偷偷付款,可追究其法律责任(罚款甚至拘留)。超额保全反吃亏
冻结金额不能远超诉讼标的,否则你可能要赔偿。总结:应收账款保全就像“司法预告片”——告诉欠债的、欠欠债的人:“钱先别动,等法院判完再说!”用得好,它是追债利器;用不好,可能伤及自身。合法维权,务必谨慎!
(本文原创,转载需授权。个案咨询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