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的财产保全,到底有没有必要?
很多人在打官司前都会听到“财产保全”这个词,但不少人觉得麻烦,或者认为“等赢了官司再说”,结果最后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为什么开庭前的财产保全(诉前保全)很可能是个“关键动作”。
比如你借给朋友50万,对方赖账不还,你决定起诉。但你知道这人名下有一套房子,担心他偷偷卖掉转移财产。这时候你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会查封他的房子或冻结银行账户,让他没法动这些财产。
关键点: 保全是在判决前做的,防止对方“提前跑路”。对方可能比你动作快 你还在准备起诉材料,对方听到风声就可能连夜转账、卖房、过户给亲戚。等你胜诉时,他早就变成“没钱可还”的老赖。
赢了官司≠拿到钱 现实中很多判决执行难,就是因为被告财产早就转移了。保全能提前“锁死”财产,让你后续执行有保障。
时间就是金钱 官司拖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对方中途转移财产,你再去查证追讨会更难。保全相当于“先下手为强”。
✅ 对方有房产、车辆、存款等明显财产
(比如你知道他工资卡在哪家银行)
✅ 对方信用差、有转移财产的前科(比如之前欠债就玩过“金蝉脱壳”)
✅ 涉及大额经济纠纷 (几万块可能没必要,但几十万以上建议考虑)它不能保证你赢官司,但能防止对方耍赖。如果案子涉及大额财产或对方明显不诚信,保全就是“花小钱保大钱”的明智选择。
记住: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关键时刻得主动出击。(注:具体操作各地法院可能有细节差异,建议咨询当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