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简单来说就是“打官司”,即一方(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要求法院判决另一方(被告)承担法律责任的过程。
关键点:起诉是维权的正式手段,但打赢官司≠能拿到钱,如果对方提前转移财产,即使胜诉也可能执行不到钱。这时,财产保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财产保全,可以理解为“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防止被告在诉讼期间转移、变卖财产,确保将来胜诉后能顺利执行到钱。
诉前保全(起诉前申请)
适用于情况紧急,比如对方正在转移房产、车辆。 申请人需提供担保(如现金、保函)。 法院在48小时内做出裁定。 申请人需在30天内起诉,否则保全解除。诉中保全(起诉后申请)
一般在立案后、判决前提出。 同样需要提供担保。 法院审查后决定是否冻结财产。防止“赢了官司拿不到钱”
现实中,很多老赖在收到传票后会迅速转移财产,导致判决后无财产可执行。 保全能提前锁定财产,确保执行阶段有钱可拿。给对方施压,促成和解
一旦银行账户、房产被冻结,被告可能主动协商还款,避免官司继续。提高执行成功率
法院执行局可以直接处置已被保全的财产,减少拖延。注意:
如果保全错误(如最终败诉),申请人需赔偿对方损失。 财产保全有期限(如银行存款1年,房产2年),到期需续保。Q1:不知道对方财产信息,能申请保全吗? A:可以,但最好提供线索(如银行账号、车牌号),否则法院难以执行。
Q2:保全需要花多少钱? A:法院收取保全费(按标的额计算,一般不高),另需担保(如保函费用)。
Q3:对方没钱,保全还有用吗? A:如果确实无财产,保全意义不大,但可以限制其高消费(如坐飞机、住星级酒店)。
起诉是维权的开始,而财产保全是确保维权成功的关键一步。就像下棋,先手“冻结”对方财产,能极大提高胜诉后的执行成功率。
建议:
如果涉及大额债务,尽早咨询律师,评估是否需保全。 收集对方财产信息(如银行流水、房产证复印件),以备不时之需。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主动出击,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