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财产标准是什么?普通人必须知道的5个关键点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债务纠纷、离婚财产分割或者合同违约等情况,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很多人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到底哪些财产能被保全?法院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语言讲清楚。
简单说,就是向法院申请“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比如存款、房子、车子),防止对方在官司打完前偷偷转移,确保将来赢了官司能拿到钱。
法院不是随便什么财产都同意保全,主要看以下5点:
必须是被申请人的财产
不能保全第三方的财产(比如对方父母的房子,除非能证明实际属于对方)。 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要分开(比如对方是公司老板,不能直接保全他个人存款,除非有混同证据)。财产价值要“合理对应”
你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不能远高于你的诉讼金额。比如你起诉对方还10万元,却要求冻结对方价值100万的房子,法院一般不会同意。财产要“明确具体”
不能模糊地说“冻结对方所有财产”,必须提供具体信息: 银行账户:开户行、账号; 房产:地址、产权证号; 车辆:车牌号、登记信息。优先保全“容易转移的财产”
法院更支持保全存款、支付宝/微信余额、股票等流动性强的财产,因为这些容易被转走。 房子、车子虽然也能保全,但手续更复杂(比如需要到房管局、车管所办理查封)。不能保全“生活必需财产”
法院会保留对方的基本生活保障,比如: 唯一住房(如果面积不超标); 低保金、赡养费、医疗费等; 生活必需的家具、衣物。提供担保
法院为了防止你保全错误,通常要求你提供担保(比如自己名下的房产、存款,或找担保公司买保险)。及时起诉
申请保全后必须在30天内起诉,否则法院会解除保全。错误保全要赔偿
如果最后你官司输了,或者保全了不该保全的财产,对方可以起诉你赔偿损失。Q:对方没钱,能保全什么? A:可以查对方是否有应收账款(比如工资、工程款)、股权、保险现金价值等隐性财产。
Q:发现对方转移财产怎么办? A:立即向法院提交证据(如转账记录、合同),申请追加保全或追究对方“拒不执行判决罪”。
总结:财产保全的关键是“快、准、稳”——动作要快,目标要准,程序要合法。如果自己搞不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操作失误反而被告。
(本文为原创普法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