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财产保全,会发短信通知吗?
很多人在打官司时,为了确保对方不会转移财产,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法院怎么通知被保全的人呢?会不会发短信?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讲清楚。
法院做财产保全后,必须通知被保全的人(比如冻结银行卡、查封房子)。但通知方式不是随便发的,主要分两种:
书面送达
最常见的是邮寄:法院会把《保全裁定书》通过EMS寄给被保全人,收件地址一般是对方的身份证地址或起诉状上写的地址。 直接送达:比如法官或书记员上门送文件,但现实中比较少,除非是紧急情况。其他辅助方式
电话通知:少数情况下,法院可能先打电话提醒当事人查收文件,但电话不能代替书面送达。 短信通知?不一定!:法院一般不会只用短信通知,因为短信无法确保对方真的收到(可能被拦截、忽略),法律效力不够。虽然短信不是主要方式,但有些特殊情况可能会用到:
配合书面通知:比如法院寄了裁定书后,发短信提醒“你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请查收法院邮寄的文件”。 紧急保全:情况特别急时,法院可能先用短信或电话告知,但后续必须补发书面文件。 电子送达:如果当事人事先同意(比如在合同中约定了电子送达),法院可能通过短信、邮箱发送文书,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很多人收到“法院通知短信”会慌,但要小心骗子!
真法院短信:内容会写清案号、法官姓名、法院电话,不会要求你点链接或转账。 假短信:比如“你被起诉了,点击链接处理”“转账解冻账户”,绝对是诈骗!
正确做法:直接打法院官网电话核实,或去法院现场查询。如果发现财产被保全(比如银行卡突然不能用),但没收到任何通知:
先联系银行/房管局:问清楚是哪个法院办的保全。 再找法院:打法院电话或去立案庭查,可能因为地址错误导致文件没送达。 及时提异议:如果保全有错误(比如保错人了),可以书面申请法院解除。法院财产保全一般不会只用短信通知,主要靠邮寄书面文件。短信可能是辅助提醒,但一定要以书面裁定为准。遇到可疑短信先核实,别急着操作!
(本文由法律实务经验总结,原创发布,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