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官司的过程中,许多人担心对方提前转移财产,导致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这时候,“财产保全”和“诉前保全”就成了关键的法律手段。本文用大白话讲清楚两者的区别、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帮助普通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财产保全,简单说就是“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防止对方在官司期间偷偷转移、变卖或毁坏财产。比如:
张三欠你100万不还,你起诉后担心他卖房跑路,就可以申请法院查封他的房子。 李四和你合作做生意,突然要撤资转移账户资金,你可以在诉讼中申请冻结他的银行账户。特点:
诉讼中申请:一般在案件受理后、判决前提出。 需要担保:法院通常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现金、保函等),防止恶意保全。 有效期长:保全措施会持续到案件执行完毕。诉前保全更“紧急”,指在起诉前就申请冻结对方财产,适用于“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的情况。例如:
王五欠你钱,你发现他正在低价抛售名下车辆,可能明天就过户给他人。 公司合作方突然失联,银行账户资金异常流动,急需冻结。特点:
起诉前申请:必须情况紧急,且必须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正式起诉,否则解除保全。 门槛更高: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不保全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担保更严:通常需全额担保(如保全100万,需提供100万现金或保函)。准备材料:
申请书(写明保全理由、财产线索); 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对方转移财产的聊天记录等); 担保材料(现金、保险公司保函等)。提交法院: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一般是被告财产所在地或案件受理法院)。法院审查:
法院48小时内裁定是否同意(诉前保全审查更严格)。执行保全:
法院查封房产、冻结账户、扣押车辆等。财产线索要具体:
不能只说“对方有钱”,需提供银行账号、房产证号、车牌号等具体信息。错误保全要赔偿:
如果保全错误(如搞错对象或金额),申请人需赔偿对方损失。诉前保全的“30天死线”:
超时未起诉,保全自动解除,且可能赔钱。(本文系原创实务解读,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