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适用对象详解:哪些财产可以被“冻结”?
财产保全是打官司时常用的法律手段,简单说就是提前“冻住”对方的财产,防止对方转移、变卖导致判决后无财产可执行。但并非所有财产都能被保全,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哪些财产能“冻”,哪些不能“冻”。
法律允许保全的财产需满足两个条件:
属于被告所有(或与案件直接相关); 能变现还债(或对案件执行有意义)。举例:你起诉邻居老张赔你10万元修房费,申请保全老张的存款、车子,这叫“对症下药”;但若你去冻老张儿子的工资卡,就属于“乱冻”,因为儿子不是被告。
银行账户里的钱
最容易被冻结,执行也最方便。法院一纸裁定,银行直接封住账户,被告只能进账不能出账。 注意:账户余额不足时,可能“只冻额度不冻钱”(比如裁定冻10万,账户只有5万,剩下5万额度会持续监控新入账资金)。房子、车子、土地
需登记在被告名下(以房产证、行驶证为准)。 特殊情形:若被告正卖房,即使没过户,也可冻结交易资金;农村宅基地一般不能直接拍卖,但可查封阻止转让。股权、投资份额
公司股东名册或工商登记中显示的股权,可禁止转让、质押。 例外:若公司是上市公司,冻结后可能仅限制交易,不影响表决权。机器设备、货物、原材料
常见于企业欠债纠纷,比如工厂的机床、仓库里的货品。 风险提示:鲜活易腐品(如海鲜、水果)通常不保全,因可能烂掉贬值。到期债权
被告对第三方的应收款(比如甲欠乙货款,乙欠你钱,你可申请冻结甲应付给乙的这笔钱)。 关键点:需有书面合同或明确债权凭证,不能凭空猜测。虚拟财产
支付宝、微信零钱、游戏账号内资产等,如今已明确可保全。 难点:需提供具体账号信息,法院可能需平台配合。被告的必需生活财产
比如唯一住房(除非是豪宅)、低保金、残疾补助、衣物等。 法律底线:不能让人冻得活不下去。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
毒品、枪支等违法物品,法院不会帮你“保管”。权属不明的财产
比如登记在夫妻名下但正在离婚诉讼中的房产,可能需先确权再保全。特殊豁免资产
如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公益基金会的财产等,涉及公共利益的一般不冻。先摸底再申请
保全不是“盲猜”,需提前调查被告财产线索(比如通过房产中介查房、向合作方打听应收款)。担保不能少
法院会要求你提供担保(比如交保证金或找保险公司出保函),防止你保全错误反赔对方损失。及时续保
保全有效期通常1-3年,过期需重新申请,别让财产“自动解冻”。总结:财产保全像一场“精准狙击”,目标必须合法、明确、可执行。乱保全可能反赔被告损失,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