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财产保全短信,是真是假?手把手教你辨别》
最近不少人反映收到“财产保全通知”短信,内容看起来挺吓人,比如“您的账户已被冻结”“请立即联系某法院处理”等等。这种短信到底是真的还是诈骗?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清楚。
简单说,财产保全就是打官司时,一方怕对方偷偷转移财产(比如卖房、转钱),向法院申请“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确保将来赢了官司能拿到钱。比如:
张三欠李四50万不还,李四起诉前,可以申请冻结张三的银行卡、房子。 法院同意后,会通过银行、房管局等单位执行冻结。关键点:
必须由法院执行,其他机构(如派出所、银行)无权直接冻结。 不会只发短信!法院会同步寄书面材料(裁定书、通知书)。骗子常模仿法院口吻,但漏洞很多,记住这几点:
1. 看发送号码 真短信:法院通知一般通过“12368”(司法服务热线)发送,或由法院座机电话联系。 假短信:号码是“00”“+”开头的境外号,或普通手机号(如1069开头),内容带链接、二维码。 2. 看内容细节 真短信:会写明具体法院名称、案号、承办法官电话(可通过法院官网核实)。
例:“【XX市人民法院】您涉及案号(2024)XX民保字第XX号保全裁定,请联系张法官:XXX-XXXXXXX。” 假短信:用模糊话术吓唬人,比如“24小时内不处理就抓人”“点击链接解冻账户”。 3. 核实方式 查法院电话:搜索当地法院官网或拨打12368,报短信里的案号、姓名查询真假。 问银行:如果短信说银行卡被冻,直接去银行柜台查账户状态,别点短信链接!如果核实短信是真的,说明你被人起诉了,按这两步处理:
联系法院:拿到裁定书,看是谁申请的保全(通常是债主或原告)。 提供担保:如果你认为保全不合理(比如对方乱告),可以交保证金或找保险公司担保,申请解除冻结。最近骗子升级了手段,比如:
伪造“冻结令”:P一张法院公章图发给你,其实真的裁定书必须纸质送达。 冒充法院收费:要求你转账“解冻金”“保证金”,法院绝不会让你私下转账!记住:
法院不会用短信、微信单独发文件! 所有流程免费,不存在“交钱解冻”!遇到这类短信,先别慌!直接打法院电话或去现场问,就能避开99%的坑。
(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和经验总结,具体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