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财产保全没有足额
发布时间:2025-08-16 23:40
  |  
阅读量:

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十年债务律师的血泪保全指南

王老板抓着判决书冲进我办公室时,领带歪在锁骨上:“官司赢了有什么用!对方账户早就搬空了!”他手里那份判决书边缘被攥得卷起毛边——三年前,他为了省8000元保全费,只申请冻结了对方50万货款中的30万。我至今记得他摔门而去的巨响,玻璃震得嗡嗡作响。

后来我发现这类案子都有个共同bug:财产保全不是菜市场砍价。你明明知道对方欠50万,却只申请冻30万的卡,就像防汛时只堆一半高度的沙袋。等洪水(执行难)来了,淹的就是你。

一、法条是死的,法官是活的

《民事诉讼法》第104条白纸黑字写着“保全范围应与债权金额相当”,但实操中法官笔尖一抖就能砍掉20%。2021年杭州某建材商案((2021)浙01执保字第XX号),我亲眼见证法官把80万保全申请压到60万,理由竟是“被告经营困难需要周转”——结果执行阶段发现对方早有预谋,剩下20万早被转移到儿媳名下。

⚠️血泪教训1

某纺织厂老板坚持“按合同金额保全”,却不知债务人早已将厂房“售后回租”。等我们发现时,租赁权人拿着十年长约挡在前面,活生生把500万债权逼成200万打折和解。(2020年真实案例)

我的浮动公式

实际申请额 = 合同金额 + 20%(隐性成本)

包括但不限于:迟延履行利息、对方可能提出的反诉保证金、财产转移的预留空间

去年苏州家具商老陈就靠这招翻身。他212万的货款果断申请保全260万,果然遇上对方突然提起质量反诉要求赔偿50万。多冻的那部分,刚好卡死对方反扑的咽喉。

二、超额与不足的死亡交叉

法院不是ATM,不可能你想冻多少就多少。但更可怕的是某些法官的“结案率思维”——压低保全额能减少异议审查工作量,年底考核表上就能多勾一项“无保全争议案件”。我代理的(2023)苏05执异字第XX号案件里,债务人甚至故意把30万存款暴露给法院,诱导我们超额保全后反手提出异议,成功拖延了三个月黄金执行期。

⚠️血泪教训2

2022年某红酒进口商案,我们按市价保全了对方仓库,却忽略红酒批次差异。执行时才发现被冻的是滞销款,核心货品早已被“调包”转移,账面价值缩水40%。(那晚我抽了半包烟,终于明白什么叫“保全标的物特定化”)

反保全套路拆解

化整为零:把100万拆成5个关联公司账户,每个不超过20万 虚张声势:用高价值但难变现资产(如古董、专利)充抵债务 时间差战术:利用保全审查期迅速转移流动资金

三、沙袋之间的裂缝

行为保全比财产保全更致命。去年我代理的培训机构退费案,明明冻结了对方账户,却漏了禁止其变更法定代表人——结果人家换个“白手套”当法人,继续用原品牌招生收费。这就像防汛时只顾堆沙袋,却忘了堵住排水管。

⚠️血泪教训3

我的职业生涯污点:2019年某钢材贸易案,查到债务人名下宝马轿车立刻申请查封,却漏了其控股的物流公司。三个月后,那批钢材神奇地出现在物流公司仓库,而我们连追加保全的依据都没有。(现在每次看到宝马尾灯都条件反射般查关联企业)

四、给当事人的急救包

线索要像侦探:对方朋友圈晒的新车、合作方闲聊透露的隐形账户,都比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快半步 担保要会变通:保险公司保函成本只要1%,比现金担保灵活十倍 时机是命门:起诉前48小时突袭保全成功率最高(我有次带着裁定书守在银行门口,等对方会计一露面就递材料)

很残酷,但真实。那些年,我们太迷信法条了。直到看见王老板在法院门口蹲着吃盒饭的背影,我才懂:财产保全的本质,是比谁先听见冰面碎裂的咔嚓声

(本文提及案例均已做隐私处理,关键细节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第27号指导案例)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