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全标的是一群滩羊时
1. 银川KTV老板的“魔术表演” 2021年开斋节前一天,银川金凤区某KTV老板马某在法院门口拉着我的手说:“王律师,我真的一分钱没有了。”三天后,他名下的18台进口音响设备集体“蒸发”——后来才知道,他连夜把设备运到内蒙古,还给每台贴了“已报废”的标签。你们猜怎么着?我们申请保全时,清单上只写了“音响设备若干”,没标注序列号,执行法官老李叼着烟说:“这尕案子,麻缠得很啊!”
这就是宁夏财产保全中心日常要对付的戏码。理论上,它该是法院执行局的“先锋队”,实际上嘛…呃…更像是给债务人变魔术“拆台”的。
2. 保全中心到底在忙活啥? 按《民事诉讼法》第101条,保全裁定该在7天内作出。但在盐池县,我有个案子拖了20天——因为执行法官去帮老乡收土豆了。这不是玩笑,宁夏基层法院的人手紧张到法官得兼任“民情调解员”。
保全中心夹在法院和公证处之间像个“三明治”:法院管裁定,他们管查冻扣,公证处偶尔来做个证据保全。去年在中宁枸杞加工厂那起案子,债务人把枸杞干全倒进饲料堆里,我们愣是靠着公证处拍的视频,逼着他一勺勺分拣出来。
3. 三堂血泪课 第一课:清单要精确到“吧台存酒的生产批次” 2019年代理贺兰县一起离婚案,女方申请保全男方藏的82年拉菲。结果清单上只写“红酒一批”,男方转头把真酒换成长城干红。现在我的保全申请都这么写:“银色酒柜第三层,2016年波尔多产,瓶身有海关检疫标签L346”。
第二课:去菜市场打听比查征信有用 固原那个饲料厂老板,征信显示他账户只剩3万块。后来我让助理去他常买的羊肉摊打听,摊主随口说:“那人上周还现款买了20只滩羊送礼呢!”第二天我们直奔他乡下亲戚家的羊圈。
第三课:法官的车比法条好使 银川兴庆区法院的老张有辆破桑塔纳。有次保全车辆,债务人说车被朋友开去青海了。老张把警灯往车顶一扣,边发朋友圈“今日赴青海执行”边给债务人打电话,两小时后那辆车就“自己”开回法院了。
4. “滩羊困境”与人性温度 去年最魔幻的案子,是债务人用300只滩羊抵债。法官老王挠着头说:“这玩意儿得天天吃草料,执行费比羊还贵!”最后我们和申请人商量,把羊就地抵押给饲料店换现金。看着饲料店老板开着拖拉机来赶羊时,我忽然觉得这份工作比离婚律师强多了——至少不用听夫妻互相揭短。
宁夏的保全效率?这么说吧,要是债务人在银川市区,最快三天能冻账户;要是标的物在西吉山沟里,等执行法官换双登山鞋就得半个月。但比起某些省份的地方保护主义,我们这儿法官至少愿意为了一台拖拉机跑三十里山路。
所以啊,下次你听说谁要申请财产保全,先问他三个问题:能说出债务人车牌号吗?他常去的饭馆老板肯帮你盯梢吗?执行法官最近忙不忙农活?
毕竟在西北,法律文书得和草场上的羊粪蛋一样——得踩实了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