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申请法院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暂时性保全,以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将财产转移或者毁损,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较为严格,只有在符合某些情况下才能被允许。
首先,必须符合法定保全事由。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保全的情形是不同的。比如刑事案件中,若存在逃避刑事追诉的风险,可以进行物品查封保全;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等。
其次,必须符合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财产保全申请中,申请人应当是合法权益人,即被保全财产与申请人之间存在诉讼请求的法律关系。申请人要寻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证据,充分说明自己的合法权利,证明被申请人存在毁损、转移或者其他手段妨害申请人合法权利的风险。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法院才会考虑允许财产保全的申请。
此外,有些情形下必须提供保全担保。如果申请人在财产保全之后败诉,被申请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将由财产保全申请人承担,因此法院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以减少被申请人遭受的损失。
最后,财产保全并不是通行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一种诉讼程序,申请人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得到法院同意后方可申请保全措施。因此,在进行财产保全申请时,申请人要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担保,并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才能够成功达成目标。
总体来说,财产保全是一种在诉讼中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手段。但是,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是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且符合法定程序,才能够申请到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