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事活动中,企业有时会因各种纠纷而面临法院的财产保全措施,尤其是账户冻结,这往往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影响。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公司账户采取冻结措施是较为常见的财产保全手段。那么,法院为何会冻结公司账户?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确保申请人的债权在将来的判决或调解生效时能够得到实际执行。
法院财产保全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企业,而对企业采取保全措施时,最常见的便是对公司账户进行冻结。法院可以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冻结被申请企业在银行的存款账户,禁止其对该账户内的资金进行支取、汇款等操作,从而确保该笔资金能够用于将来的执行。
法院冻结公司账户,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企业涉及经济纠纷: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因合同纠纷、债务纠纷等经济纠纷而被诉至法院。若法院认为企业败诉的可能性较大,且存在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行为,便会采取保全措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财产用于执行。
企业涉及侵权纠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知识产权侵权、不正当竞争等侵权行为而被诉。若侵权情况较为严重,法院为了保障权利人的权益,可能也会对企业的账户进行冻结。
企业涉及刑事犯罪:若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涉嫌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也可能对企业账户采取冻结措施,防止企业转移涉案财产。
公司账户被冻结,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会造成较大影响:
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的日常经营需要资金周转,而账户被冻结后,企业将无法正常使用该账户内的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支付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等。
银行授信受限:企业的银行授信往往与企业的账户状况息息相关。账户被冻结后,银行可能会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对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进行调整,甚至取消授信,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阻。
商业信誉受损:企业的账户被冻结,往往会被合作伙伴、客户等知悉,可能对企业的商业信誉造成影响,导致合作关系紧张,甚至失去部分客户,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困难。
公司账户被冻结,企业切忌慌乱,应冷静应对,可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了解情况:企业应第一时间了解账户被冻结的原因,是因民事纠纷、经济犯罪等,并及时与法院、侦查机关等沟通,了解冻结原因、冻结金额等具体情况。
积极提供财产担保:若账户被冻结是因民事纠纷,企业可向法院提供其他财产担保,例如不动产、车辆等,申请法院解除对账户的冻结措施,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申请减少冻结金额:若冻结金额过高,企业可向法院申请减少冻结金额,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该笔资金确系企业正常经营所需,以尽量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协商解决纠纷:企业可尝试与对方协商,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从而使对方主动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
依法申请复议:若企业认为冻结措施不恰当,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复议,请求法院解除或变更保全措施。
寻求律师帮助:企业在应对账户冻结时,建议及时寻求律师帮助,由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案情,为企业提供专业意见,制定应对策略。
某科技公司因合同纠纷被诉至法院,法院冻结了其公司账户。该公司在得知账户被冻结后,第一时间寻求律师帮助,了解到账户被冻结是因对方申请的财产保全措施。该公司随即与对方协商,主动提出和解,并提供其他财产作为担保,最终使对方同意向法院申请解除账户冻结。
法院对公司账户进行冻结,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财产保全措施。企业在面临账户冻结时,应保持冷静,及时了解情况,积极与法院沟通,并寻求律师帮助,制定应对策略。同时,企业也应加强风险管控意识,在日常经营中防范各类风险,避免因纠纷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