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自己认为必要的情况下,作出一系列暂时性、预防性的强制措施,以确保诉讼目的的实现。
诉讼保全可以分为先行和后续两个阶段。先行保全,顾名思义就是在主案件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对涉案财产、证据等进行保全;后续保全则是在主案件开庭审理后,在案件执行期间继续对原判决结果的保全。
先行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中,用于保全诉讼标的物、证据或其他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的一种临时措施,也称为保全措施。其目的是防止被申请人恶意转移、隐匿财产,或者销毁证据,从而导致申请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常见的先行保全措施有查封、扣押、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禁止令等。
通过先行保全,可以保证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害。例如,在一起涉及财产纠纷的民事案件中,如果申请人担忧被申请人转移财产,可以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这样一来,即便在审理过程中最终得出了有利于申请人的判决,也能确保其能够执行。
后续保全则是指在先行保全措施执行完毕后,或者在主案件开庭审理后,如果申请人认为自己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保全措施,可以向法院再次申请。后续保全的目的是确保原判决结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不同于先行保全,后续保全的适用范围更广,也更具灵活性。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后续保全申请,并根据需要制定适当的保全措施。常见的后续保全措施有强制执行、财产调查等。通过后续保全,可以进一步加强原判决的强制力度,促使被申请人履行义务。
总之,诉讼保全可分为先行和后续两个阶段。先行保全主要是为了保护诉讼标的物、证据等,防止其受到损害;后续保全则是在原判决执行过程中,进一步保障权益的实现。通过合理合法地运用诉讼保全制度,可以确保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