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故意使用欺骗、虚假、乱象等手段,滥用或滥用司法程序,超出正当范围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因此被立为刑事犯罪。
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涉及到滥用诉讼权力的行为,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首先,滥用诉讼保全措施。当事人可以在合法范围内申请诉讼保全,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某些人为达到其不正当目的,可能会过度、恶意地申请保全,明知并没有相关依据或事实支持。这种滥用诉讼保全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争议解决秩序。
其次,虚假陈述。为了获得诉讼保全的措施,一些人可能会故意提供虚假的陈述或证据。这种行为不但误导了法院的判断,也对被申请保全的一方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另外,滥用司法程序。滥用司法程序是指当事人利用各种手段,故意耽误、妨碍诉讼的正常进行,以达到其不正当目的。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也伤害了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的危害性不可小觑。首先,它直接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通过滥用诉讼保全措施或虚假陈述,可能导致被申请保全的一方遭受财产损失、商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其次,在整个司法系统中,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会严重扰乱正常的诉讼程序。由于相关当事人的不正当行为,法院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处理无效申请保全的案件,导致正常的争议解决被推迟或拖延。
为了加强对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的打击,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该犯罪行为的监测和惩治。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加强对申请诉讼保全的审查,严格审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滥用保全措施的发生。另一方面,公众也需要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不得滥用或虚假申请诉讼保全。
总之,违法采取诉讼保全罪是一种扰乱司法秩序、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应得到依法严惩。同时,加强对该犯罪行为的打击也需要从源头上调整诉讼保全制度,减少系统性的漏洞,确保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