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与立案是诉讼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在法律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诉讼保全。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为了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告在诉讼期间采取行动损害申请人权利,而临时由法院采取的强制措施。常见的诉讼保全措施包括财产保全、行为保全和证据保全等。
其次,我们谈一下立案。立案是指法院根据诉讼请求的符合条件的材料,将其纳入正式审理范围的程序。当申请人将起诉状、证据、受理费等材料递交给法院后,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合格,则会决定立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将案件加入正式审理程序。
诉讼保全与立案相比,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时间节点不同。诉讼保全是指在立案前的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因为急需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在事先采取措施来保障其权益;而立案则是指当事人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审理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其次,性质不同。诉讼保全是一种临时强制措施,是为了防止诉讼期间可能导致的损害而采取的预防措施;而立案则是对所提交的起诉状等材料进行审查后的结果,是将案件纳入正式审理程序的决定。
再者,效力不同。诉讼保全的效力是暂时的,只在诉讼期间有效;一旦立案,相关的诉讼保全措施则会失去效力,取而代之的是法庭的裁定和判决。
最后,诉讼主体不同。诉讼保全可以适用于诉讼双方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法院提出相应的申请;而立案则是由原告主动提起的,只有在原告提交起诉状等材料后,法院才会予以受理并决定是否立案。
综上所述,诉讼保全与立案在诉讼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诉讼保全是为了防止诉讼期间双方当事人的损害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而立案则是将案件纳入正式审理程序的一种决定。无论是诉讼保全还是立案,都对诉讼过程中各方权益的保护和法律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