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是一种由银行或保险公司提供的担保工具,用于保障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益。它是一种信用证明文件,通过向受益方提供支付承诺,确保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得到履行。
保函主要分为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几种类型。不同的保函在不同的合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确保投标人履行合同、保障信用、解决争议等。
按照《保函条例》,银行保函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处罚违约方并冻结其资产,以强制执行债务。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函本身并不具备直接冻结资产的能力,而是通过后续法律程序来实现资产冻结。
在银行保函被触发时,受益人通常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法院的判决和执行令,这才能正式实现资产冻结。经过司法程序后,才能向相关部门申请将被冻结的资金进行冻结操作。
一旦保函触发并冻结了违约方的资产,资金流动受到限制,受益人可以依法对承担债务的当事人进一步采取强制措施,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保函冻结资产的范围主要是指款项,而不包括其他形式的财产,如房产、股权等。因此,即使保函生效,违约方仍可能依法处置其他财产,但被冻结的款项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为避免资产被冻结,多数企业会努力提高自身信用评级,增加与银行或保险公司合作的机会,并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以降低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