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询价是一种常见的采购方式,企业在发出采购公告后,邀请供应商报价并选择中标者。在公开询价过程中,是否需要履约保函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履约保函是指供应商为履行合同义务而向采购方提供的担保文件。采购方可以通过履约保函确保供应商会按照合同要求交付货物或完成工程,并具备相应的质量和服务保证。
公开询价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采购方来说。因为公开询价通常涉及到高额采购项目,如果供应商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采购方将承担重大损失。因此,采购方希望在公开询价中获得足够的保障。
首先,履约保函可以确保供应商有充足的资金和能力履行合同。供应商需要向银行提供一定的担保,并对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履约保函。这可以有效筛选出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其次,履约保函可以增强双方的互信。采购方在确认供应商提供的履约保函有效后,可以更加放心地与供应商合作,减少不确定性。同时,供应商也可以获得采购方的信任,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然而,也有人认为公开询价过程中不需要履约保函。他们认为,在公开询价过程中,采购方已经通过评标等方式筛选了合格的供应商,因此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已经得到了验证,不再需要履约保函。
此外,履约保函会给供应商增加额外的成本负担。供应商需要支付担保费用,并且在银行处办理繁琐的手续。对于小型供应商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
无论公开询价过程中是否需要履约保函,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采购项目具有高风险和重要性,且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有较高要求,那么考虑使用履约保函是合理的选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足够的保障,避免给供应商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在制定公开询价规则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