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财产保全费用标准最新规定
在诉讼中,为保障因案件可能受到的损失,法院有权采取保全措施,例如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财产等,以确保被执行人在判决后有足够的资产来承担责任。然而,这些保全措施的实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就是财产保全费用。
财产保全费用由谁承担?法律规定:保全费用由索赔人所支付,但是如果最终判决或者调解确认被执行人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诉讼费用的,保全费用可以从被执行人财产中直接扣除。
那么,它的费用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费用资费标准的规定》给出了答案。
首先,财产保全费用分为申请保全费和执行保全费。其次,费用标准分为固定标准和浮动标准。
1. 申请保全费用
固定标准为500元,包括一审和二审的费用,但是对于特殊情况,申请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
浮动标准由被保全财产的价值来决定,根据保全财产的价值,按照以下比例计算:
(1)不满1万元,按照1%收取;
(2)1万元至10万元,按照0.5%收取;
(3)10万元至100万元,按照0.1%收取;
(4)100万元以上,按照0.05%收取。
如果申请人需要申请多项保全措施,可以将各项保全费用合并计算。
2. 执行保全费用
执行保全费用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财产的费用。与申请保全费用不同,执行保全费用的费用标准只有浮动标准。
执行保全费用的费用标准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有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执行保全费用的浮动比例和申请保全费用的比例相同。
不过,对于无形财产,例如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其财产保全费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其他虚假资料,造成了法院财产保全费用上升的,申请人需要承担相应的额外费用。
最近,针对司法机关、律师、公证人等财产保全服务行业,中国大力推动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等非公立机构进入司法辅助领域,以提升财产保全服务的专业化、便民化水平和效率。相信,在这些改革和规定的推动下,财产保全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诉讼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