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保全是起诉前还是起诉后呢?
在企业的经营中,常常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于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追究被告的侵权责任以及承担相关赔偿等,那么资产保全应该是在起诉前进行还是起诉后进行呢?答案是起诉前进行。
资产保全是指在起诉前为了保障诉讼申请人的权利,申请对被告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确保之后的诉讼不受被告的侵害。国内法律规定的保全措施主要包括冻结、扣押、查封、提存等方式,针对的保全财产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车辆、房产等财产及相应的产权。
资产保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保障诉讼申请人的权益不受被告侵害
如果被告在收到起诉状之后恶意转移或者销毁相关财产,会对诉讼申请人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起诉前采取资产保全措施,可以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利益不受被告侵害。
二、保障判决执行的顺利进行
如果在诉讼中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被告已没有可以承担责任的财产了,那么判决就失去了执行的意义。因此,在起诉前采取资产保全措施,可以保障判决的执行。
三、增加诉讼成功的可能性
采取资产保全措施可以保障申请人的权益不受侵害,有利于申请人取得更大的谈判筹码,也提高了诉讼的胜算。
总的来说,资产保全是起诉前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保全措施,可以保障申请人的权益不受被告侵害,保障判决执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增加了诉讼成功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合理利用资产保全工具,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