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保障诉讼请求人的利益,避免被诉讼对象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赔偿责任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在诉讼中,当诉讼请求人的财产受到威胁时,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保障诉讼请求人的利益。财产保全的途径有哪些呢?下面将从法律和实务角度探讨该问题。
一、法律途径
1.申请财产保全裁定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裁定,要求对被诉财产采取保全措施,避免被诉财产流失或被他人占用。人民法院在受理申请后,根据诉讼请求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财产等。
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在一些情况下,诉讼请求人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财产免受侵害。此时,诉讼请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以保护其财产不受侵害。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申请人就采取保全措施,保护被诉财产的一种方式。
3.申请诉中财产保全
在诉讼程序中,被诉方可能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承担赔偿责任。此时,诉讼请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诉中财产保全,以保护其权益。如查封、扣押、冻结、划拨财产等。
二、实务途径
1.申请银行冻结
如果被诉方有银行存款,在没有查封财产的情况下,诉讼请求人可以向银行申请冻结被诉方的账户。银行在接到申请后,会将被诉方的账户冻结并通知其,以保证其资产不被消耗或转移。
2.申请财产查控
如果被诉方的财产并不在自己的手中,而在他人之手中,诉讼请求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财产查控,以保护其权益。财产查控是指对被诉财产的保全程序,在采取查控措施后,可以对被诉财产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诉讼请求人的利益。
3.申请拍卖财产
如果被诉方拒绝履行判决或裁定,诉讼请求人可以申请拍卖被诉财产,以收回应有的赔偿。在拍卖证明书颁发后,可以追溯至被诉人应履行赔偿义务的时间,继而弥补请求人受到的损失和损害。
总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诉讼请求人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保全,以保护其权益不被侵害。诉讼请求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最为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也应遵守法律程序,不得侵犯被诉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