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生效后保全的钱会划走吗
在民事诉讼中,判决生效后,可能会涉及到保全的措施,例如冻结股票、银行存款或者财产等等。那么当这些保全措施执行完毕后,保全的钱会不会被划走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判决生效并不意味着执行完毕,而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经过了各种上诉、再审等法律程序后,法律裁定的结果已经确定,不再改变。执行程序是判决生效后的下一步工作。
在执行程序中,如果存在保全措施,执行法院会依规定将保全的钱划拨到特殊账户中,也就是执行案件的专户,而不是直接划给原告。同时,如果有被执行人提起上诉,执行程序也会被暂停。
在执行程序中,当被执行人不再上诉,或者不再执行救济程序,并且已经到了规定的履行期限,执行法院会将专户中的款项划给原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保全措施在执行程序中被撤销或者被宣告无效,那么专户中的保全款项也会被解冻并返还被执行人。
另外,在执行程序中,执行法院可能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措施,以保证执行款项的充分履行。在这种情况下,被执行人需要向法院提供抗辩意见和相关证据,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判决生效后保全的钱不会直接划给原告,而是被划拨到专户中进行保管。在执行程序中,如果保全措施被撤销或者无效,保全款项也会被解冻返还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和抗辩意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