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公司动态
民法典担保全文细则
发布时间:2023-07-09 09:06
  |  
阅读量:

民法典担保全文细则

近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修订的民法典,其中对担保制度进行了重要调整和完善。担保制度作为民法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民法典中的担保制度进行全文细则的解读。

一、定义与种类

担保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债务的履行而负有债务保障责任的一种财产关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担保可以分为合同担保和法定担保两种形式。

合同担保是指担保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订立的担保合同关系。合同担保可以分为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两种形式。保证担保是指担保人承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责任。抵押担保是指担保人将其拥有的动产或不动产进行抵押,作为债务履行的保障。

法定担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未经债务人同意担保人依法对人行为的性质而负有担保责任,包括连带责任、法定代位权等多种形式。

二、担保效力与责任

根据民法典规定,担保的效力为主债的保证责任,并受到合同自由原则的约束。担保的责任范围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实现担保权利的费用等,除非另有合同约定。

在合同担保中,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担保人履行保证责任。而在法定担保中,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先追偿债务人的财产,如果无法偿还,则可以追偿担保人的财产。

三、担保的设立与清偿

担保的设立需要符合合同成立的要件,即订立书面合同或在规定的财产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债务人需要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担保,并获得担保人的同意。对于抵押担保,还需要进行抵押登记。

当担保的目的实现或者担保人承担责任的义务终止时,担保关系清偿。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主张与债务人相同的抗辩和抵销权利。

四、救济与保障

民法典对于担保人的救济和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债权人要求担保人履行保证责任的期限,不得超过债务履行期限。如果担保人需要替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应当提供适当的担保或者支付担保费用。

担保人在履行保证责任后,有权追偿债务人,在追偿时享有与债权人相同的优先受偿权。

五、异议与争议解决

在担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议和争议。债务人或者担保人对于担保关系的存在、有效性或者竞拍、抵销等事项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对于担保纠纷的解决,应当坚持实体公正原则和程序公正原则,依法进行调解、仲裁或者诉讼。

在新修订的民法典中,担保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和规范,为保证债权人的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各方在担保合同订立和履行时应当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妥善处理好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之间的关系,共同推动我国民法担保制度的健康与发展。


相关tags: 担保人 民法典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