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中的财产保全:普通人需要知道的事
生活中,如果和公司发生劳动纠纷(比如拖欠工资、违法解雇等),打官司时可能会遇到“财产保全”这个词。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复杂,其实它就像给咱们的权益加个“保险”。下面用大白话解释清楚:
简单说,就是怕公司转移财产(比如偷偷转走账户的钱、卖设备),向法院申请“冻结”公司的财产,确保将来赢了官司能拿到钱。
举个例子:
小王被公司拖欠5万元工资,起诉后担心公司跑路,可以申请冻结公司银行账户里5万元,官司赢了就能从这笔钱里执行。准备材料:
劳动仲裁申请书或起诉状(证明你有纠纷); 公司财产线索(比如银行账号、车辆、房产,可委托律师查); 担保(通常需提供相当于保全金额30%的现金或房产担保)。向法院提交申请:
劳动仲裁阶段:向仲裁委提交,由仲裁委转交法院; 诉讼阶段:直接向法院提交。法院审核:
符合条件会裁定保全,查封公司财产; 不符合会驳回(比如没提供财产线索)。找不到财产线索:
平时留个心眼:保存公司银行账号、营业执照复印件; 可申请法院查对方财产,但成功率不高。担保压力大:
如果没钱提供担保,可尝试找保险公司买“诉讼保全责任险”(费用低,几百到几千元)。保全错误要赔偿:
如果恶意保全(比如虚构债务),可能赔公司损失,所以要有确凿证据再申请。不一定!要看两种情况:
官司赢了:法院直接执行被冻结的财产; 官司输了:解除保全,你的担保金退回,但可能承担保全费用。总结:财产保全是劳动者维权的一把“安全锁”,用对了能防止公司耍赖,但要用好证据和策略。遇到纠纷时,建议先咨询法律专业人士,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