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履约保函能取出来吗?——一文读懂保函的提取与终止
银行履约保函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担保工具,但很多人对它的提取和终止存在疑问。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法律和实务角度解析履约保函的“取出”问题。
一、履约保函的本质:不是存款,是“信用担保”
首先要明确,履约保函不是存款,不能像存单一样随时支取。它是银行根据申请人(通常是合同乙方)的请求,向受益人(通常是甲方)出具的书面承诺:如果乙方违约,银行会按约定金额赔偿甲方。
简单理解:
你的钱?不是:保函是银行的信用担保,不是你的资产。
能“取现”?不能:保函金额无法直接变现或转账。
二、什么情况下保函能“取出”(终止)?
保函的“取出”实际是指保函的终止或释放,常见情况如下:
1. 合同正常履行完毕
条件:乙方按合同完成义务(如工程竣工、货物交付等),甲方书面确认无争议。
操作:乙方向银行提交甲方出具的《保函解除通知》,银行核实后终止保函责任。
2. 保函到期自动失效
条件:保函明确约定了有效期(如“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后自动失效。
注意:若甲方在到期前未索赔,保函作废;但若甲方已索赔,即使到期银行仍需处理。
3. 双方协商解除
条件:甲方同意提前释放保函(可能需乙方提供其他担保或补偿)。
操作:需甲方出具书面同意函,银行审核后终止保函。
4. 保函金额被部分或全部索赔
情况:若甲方因乙方违约向银行索赔,银行会按保函条款赔付,剩余金额(如有)可释放。
三、特别注意:保函“取不出”的风险
甲方拒绝释放:即使合同完成,若甲方拖延或拒绝出具解除通知,保函无法终止。此时需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
保函“见索即付”条款:部分保函约定“甲方无需证明乙方违约即可索赔”,银行必须付款,乙方事后追偿难度大。
保证金未退回:申请保函时,银行可能要求乙方缴纳保证金(10%-100%不等)。保函终止后,保证金需单独申请退回。
四、实务建议
保函条款谈判阶段:尽量缩短保函期限,明确终止条件(如“工程验收后自动失效”)。
合同履行中:保留甲方确认履约完成的书面证据(如验收单、结算协议)。
保函到期前:主动联系甲方和银行办理终止手续,避免超期风险。
总结
银行履约保函不能像现金一样“取出”,但可通过合同履行、到期或协商等方式终止。关键取决于甲方是否配合以及保函条款的具体约定。对于乙方而言,保函更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只有妥善履行合同并留存证据,才能安全“摘下来”。
(本文为原创实务解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