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债务纠纷或官司时,很多人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导致自己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这时候,“财产保全”就成了关键手段。但保全到底怎么操作?保全费又该怎么算?本文用大白话讲清楚。
简单说,财产保全就是向法院申请“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比如存款、房子、车子),防止对方在官司期间偷偷转移。就像打牌时先扣住对方的筹码,确保赢了能拿到钱。
常见场景:
别人欠你100万不还,你起诉前发现他正在卖房,赶紧申请保全这套房。 离婚时,担心配偶把共同存款转走,申请冻结银行账户。保全不是免费的,费用由申请人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费用标准全国统一,按保全金额分段计算:
1000元以下:一律收30元。 超过1000元:按比例收费,比如: 保全10万元:费用=1000元(30元) + 9万×1% = 920元 保全100万元:费用=1000元(30元) + 20万×0.5% + 80万×0.1% = 5000元(封顶)注意:
保全费有上限,财产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0.5%计算,但总费用不超过5000元。 如果保全错误(比如最后官司输了),申请人可能要赔偿对方损失。什么时候能申请?
诉前保全:起诉前紧急申请,但必须30天内起诉,否则解除。 诉中保全:官司过程中随时可申请。需要提供担保吗?
法院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比如用自己房子、存款或找担保公司),防止保全错误。 特殊情况(如追索劳动报酬)可能免担保。保全错了会怎样?
如果最后证明保全不合理(如对方根本没欠钱),申请人需赔偿对方因冻结造成的损失。总结: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的“保险栓”,用好了能保住血汗钱,但要用对时机、算清成本。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操作不当反赔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