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为什么要做财产保全?手把手教你“防老赖”
打官司最怕什么?不是输,而是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对方提前转移财产,判决书就成了白纸。尤其在仲裁(一种高效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中,财产保全就是你的“保险栓”。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仲裁时如何用财产保全锁定对方财产。
简单说就是“提前冻结对方的财产”。比如对方欠你100万,你怀疑他要卖房跑路,可以向法院申请查封这套房,让他没法交易。等仲裁赢了,直接执行被冻结的财产。
关键点:
仲裁前/仲裁中都能申请,但必须抓紧时间,晚了可能钱早没了! 只能由法院执行,仲裁机构本身没有查封权力。符合这两条就果断申请:
对方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比如突然低价卖房、频繁转账给亲友、注销公司等。 争议金额较大:比如涉及房产、大额货款、股权纠纷等。⚠️ 注意:保全会产生成本(担保费、法院费用),小金额纠纷需权衡利弊。
哪个法院管?
如果仲裁机构所在地和财产所在地一致(比如都在上海),找当地法院。 如果不一致,优先去财产所在地法院(比如冻结北京的房,就得找北京法院)。紧急情况:48小时内法院可裁定冻结!
步骤3:法院执行查封成功后会给你《裁定书》,法院会去查封房产、冻结账户等。
❌ 常见误区:
“仲裁庭同意了就行?” → 错!必须通过法院。 “没对方财产线索就不能保全?” → 可尝试委托律师调查(如通过银行、工商等信息)。费用:
法院收取保全费(按标的额计算,比如100万约收5000元)。 担保费(如果用保函,费率约1%-3%)。错误保全的赔偿:如果最后你败诉,对方因保全受损(比如账户冻结影响生意),你得赔钱。
财产保全就是“用法律手段按住对方的钱”。操作不难,关键是:
手脚快,抢在对方转移前动手; 证据足,财产线索和担保都要备齐。遇到大额纠纷时,记得和律师配合——毕竟专业的人能帮你少走弯路,把钱牢牢锁住!
(本文基于《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实务经验总结,个案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