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你突然收到一份“财产保全通知”,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恐慌——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会不会是诈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如何辨别财产保全通知的真假,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防止被告转移、隐匿财产,影响判决执行,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法院暂时冻结你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确保将来判决后能顺利执行。
财产保全一般有两种:
诉前保全:原告在起诉前申请,法院紧急冻结财产。 诉中保全:原告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法院审查后决定是否冻结。真正的财产保全通知通常由法院发出,而不是某个“律师事务所”或“催收公司”。常见的通知形式包括:
法院书面裁定书(盖有法院公章) 法院执行通知书(由执行法官送达) 银行/支付宝/微信的冻结通知(显示冻结单位是法院)假的财产保全通知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 没有法院公章,只有“XX律师事务所”或“XX催收公司”的章
❌ 通知内容模糊,没有具体案号、法官姓名、法院联系方式
❌ 要求你“私下转账解冻”或“点击链接处理”——法院绝不会这样操作!如果你收到财产保全通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核实:
如果对方要求你“转账解冻”或“私下协商”,100%是诈骗!法院不会要求你转账,也不会通过电话、短信、链接让你操作资金。
如果核实后发现确实被保全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你认为保全不合理(比如对方恶意保全),可以:
提供反担保:向法院提交等值财产(如房产、保证金)申请解冻。 提出异议:向法院说明情况,要求解除保全。保全只是临时措施,最终要看案件判决结果。建议:
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还款记录、合同等)。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建议请律师协助。✅ 法院不会电话要求转账
,凡是让你“交钱解冻”的都是骗子!
✅ 保全通知必须有法院公章,否则可能是伪造的。
✅ 主动联系法院核实,不要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如果你收到可疑的“财产保全通知”,一定要冷静,先核实再行动,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