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公司动态
财产保全措施的滥用
发布时间:2025-09-03 13:32
  |  
阅读量:

财产保全:一把“双刃剑”如何避免被滥用?

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是防止对方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但现实中,一些人却把这项制度当成了“打击对手”的工具,滥用保全措施,不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更浪费司法资源。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财产保全滥用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财产保全滥用?

简单说,就是明明不符合条件,却故意申请冻结对方财产,或者超额查封、恶意拖延解封。比如:

“空手套白狼”式保全:A和B有合同纠纷,A明知自己理亏,却抢先申请冻结B的银行账户,逼B妥协。 “狮子大开口”式查封:欠款只有10万,却申请查封对方价值100万的房产,导致对方无法正常经营。 “拖延战术”不解封:官司都打完了,还故意不申请解封,拖垮对方资金链。

二、滥用保全的“套路”有哪些?

虚构债务:伪造合同或转账记录,制造虚假纠纷申请保全。 夸大金额:把利息、违约金等往高了算,扩大查封范围。 专挑要害下手:比如冻结企业基本户,让对手发不出工资、交不了税。 利用时间差:起诉前突击保全,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三、滥用保全的危害有多大?

对企业:账户被冻可能直接导致停工、违约,甚至破产。 对个人:房子、车子被查封,影响贷款、子女上学等。 对法院:大量无效保全挤占司法资源,耽误真正需要的人。

案例:某企业因20万纠纷被冻结500万资金,被迫裁员停工,最后虽然胜诉,但企业已濒临倒闭。

四、如何防范和应对滥用?

法院“把关”更严

要求申请人提供足额担保(比如保证金或保险)。 审查纠纷真实性,避免“一面之词”就查封。

被保全方反击手段

提异议:7天内向法院说明情况,要求解封或降低额度。 反担保:提供等价担保(如房产、存款)换解封。 索赔:如果对方恶意保全,可以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普通人注意事项

签合同时明确争议解决条款,避免对方钻空子。 遇到突然被保全,别慌!第一时间找律师分析是否合法。

五、法律如何约束滥用?

《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申请保全错误的,申请人应赔偿损失。近年已有不少判例支持被保全方索赔,比如:

某公司因恶意保全被判赔对方停工损失80万元。 个人虚构债务申请保全,被法院罚款10万元。

结语

财产保全本是保护权益的“盾牌”,不该变成伤人的“矛”。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保全方,都要记住:法律允许你维权,但不允许你耍手段。遇到问题,理性维权才是正道。

(本文参考《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判例,案例为简化表述,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分析。)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