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官司要不要做财产保全?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打经济官司,最怕的就是官司赢了,对方却提前转移财产,导致判决成了一纸空文。这时候,“财产保全”就成了关键手段。但要不要做?怎么做?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
一、什么是财产保全?
简单说,就是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的财产(比如银行账户、房子、车子等),防止对方在官司期间偷偷转移或变卖。等官司赢了,这些钱或资产可以直接用来赔偿你。
二、什么情况下必须做财产保全?
对方有“跑路”风险:比如对方正在卖房、转移存款,或者你听说他欠了很多债,可能资不抵债。
财产线索明确:你知道对方的具体财产在哪(比如某银行的账户、某小区的房产),否则法院没法执行。
金额较大的纠纷:如果涉及几十万、上百万的债务,保全能避免赢了官司拿不到钱。
三、财产保全的“代价”
需要担保:法院一般要求你提供担保(比如用你自己的房子、存款,或者找保险公司买保函),防止你乱保全。
费用不低:保全费按标的额比例收(比如1万元以内交50元,超出的部分按比例加收),还有担保费或保险费。
错误保全要赔钱:如果最后证明你保全错了,对方可以起诉你赔偿损失。
四、怎么操作?
收集财产线索:比如对方银行卡号、房产证地址、车辆信息等(自己搞不定可以委托律师查)。
向法院提交申请:写清楚要保全的财产和理由,附上证据(比如合同、欠条、转账记录)。
交费+办担保:法院同意后,按要求交费并办理担保手续。
法院执行查封:法官会去银行、房管局等单位冻结财产,完成后会通知你。
五、不做保全的风险
最坏的结果就是:官司拖了一两年,终于胜诉,但对方早把财产转移光了,法院也查不到可执行的财产,你的赔偿款彻底“泡汤”。
总结
建议做保全的情况
:对方信用差、财产容易转移、纠纷金额大。
可以不做的情况:对方有稳定资产(比如国企、大公司)、金额较小,或者你无法提供担保。
打经济官司,财产保全就像“保险”——花钱买安心。但如果赌不起输赢,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避免人财两空!
(本文为原创实务指南,未经许可不得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