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打官司,很多当事人都会申请"财产保全",觉得只要把对方的财产"冻住"了,将来执行肯定没问题。但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讲,财产保全后执行到底还会遇到哪些坎儿。
首先得明白,财产保全就像给房子装防盗门——能防君子,难防小人。法院给你保全了对方账户里的100万,听着很踏实对吧?但这里有几个坑:
账户可能本来就是空的:很多老赖早就把资金转移了,你保全时看到的余额可能就是个数字游戏。我见过最绝的案例,被执行人账户常年保持刚好够保全金额的余额,等执行时才发现是银行系统显示的"虚拟余额"。
财产会"蒸发":去年办的一个案子,保全时查封了三辆豪车,等执行时发现两辆已经"自然报废",剩下一辆在查封期间被"不明人士"开走,停车场监控"恰好"坏了。
优先权问题:你保全的房产可能早就抵押给银行了,拍卖后银行先拿钱,轮到你时可能汤都不剩。有个当事人花5万保全费查封的厂房,最后执行只分到800多块钱。
就算保全成功,执行阶段还有这些常见障碍:
1. 财产变现难
查封的机器设备可能已经过时,挂网拍卖半年无人问津 冻结的股权如果是空壳公司的,白送都没人要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厂房,城里人不能买,本村人不敢买2. 人为障碍多
被执行人70岁老母亲突然"住进"被查封的唯一住房 仓库里堆满"他人财产",每个货主都能拿出"购买凭证" 公司法定代表人突然变成残疾人,办公场所放着轮椅和药瓶3. 地方保护主义 某些地方企业被保全后,会出现各种"特殊情况":
"这是重点企业,查封影响几百人就业" "设备涉及国家秘密,不能拍卖" "等政府纾困资金到位就还款",然后等到天荒地老根据我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
保全要"快准狠" 起诉前就摸清对方财产线索,别等判决下来才行动 优先保全银行账户、支付宝等容易变现的 金额要算准,保全不足部分可能永远追不回来 财产线索要"立体化" 别光盯着房车,注意这些: 微信理财通、数字人民币账户 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打赏收入 游戏账号里的稀有装备(真有人靠卖游戏装备执行回款) 善用执行手段 申请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 要求法院搜查财务账册 追究拒执罪(虽然难度大,但威慑力强) 适当妥协 碰到确实困难的被执行人,可以协商分期还款 以物抵债时请专业人士评估,别接盘垃圾资产 适当减免利息换取快速回款,比僵持着强去年处理的一个货款纠纷:客户保全了对方公司账户,发现只有2万元,后来我们通过:
查公司年报发现其参股某奶茶品牌 保全其在奶茶品牌的股权收益 同时冻结法定代表人儿子的学区房(证明财产混同)最终迫使对方和解,拿回80%货款。这说明:保全只是开始,执行要靠智慧。
财产保全就像打猎时先下的套,能不能逮到猎物,还得看你会不会追踪、懂不懂猎物习性。法律给了我们武器,但用好这些武器需要经验、耐心和一点运气。记住:没有百分之百保险的执行,但准备充分绝对能大大提高成功率。遇到执行难题时,找个靠谱的律师比盲目折腾管用得多。